进展动态

进展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进展动态 -> 正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用好传家宝,“四走进”实践调研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作者: 编辑: 时间:2023-08-06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走进学生社区”益师益友实践活动、“走进红色基地”党性锤炼实践活动、“走进非遗世界”美育浸润拓展活动、“走进民族地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在“四走进”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力,保持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向心力,激发学生政工干部队伍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力。

学校党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要求,组织近200名学生政工干部,组成12个实践调研小组,在主题教育启动的三个多月里,奔赴广州、深圳、佛山、江门、惠州、潮州、清远、河源等地,深入走访高校、中小学、党史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关等机构,开展50余场交流研讨,对话访谈学校负责人、思政课教师、学生政工干部、学生、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专家、非遗项目推广人、基层干部等近千名不同身份的调研对象,形成12份调研报告,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体现在深入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为师生办实事的行动与成效上。

同题共研,答好育人之问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走进学生社区”的3个实践调研小组分赴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共同研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调研归来,辅导员依托学生社区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微讲堂,到学生宿舍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指导,在社区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定期开展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形成师生共处、知行兼修的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凝心筑魂,铸牢对党忠诚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走进红色基地”的3个实践调研小组来到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东江纵队纪念馆、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阮啸仙故居等场馆开展现场教学,在沉浸式研学过程中重温革命历史,砥砺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调研小组着力探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育人有效载体的方法,纷纷表示要做校园里的“红色故事讲述人”,点亮“大思政课”的红色链接,用伟大革命精神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美至善,促进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美育对于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表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走进非遗世界”的3个实践调研小组,透过粤剧、潮州瓷器、佛山石湾窑、南派醒狮等具有广府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提升校园文化浸润的审美意识,探索高校美育实践路径。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学生社区”等形式,让美的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让学生在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感受中华民族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情系群众,共建美好生活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走进民族地区”的3个实践小组到粤东西北地区走访调研,与连南县教育局和瑶族自治地区的民族学校联合举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题研讨。学生政工干部胸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教育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扎根基层中争做排头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以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振兴可持续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凝心聚力促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我校学生政工干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四走进”实践调研中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学出了政治忠诚和实干担当,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激发思维活力、凝聚干事动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